Sermons by 陳耀興牧師

1521 of 33 items

真正的愛 (羅 12:9-10)

by

今天神的話取自羅馬書,本書是為處理猶太及非猶太基督徒之間合一的問題而寫的。羅馬書有兩個主要部分:第1-11章和第12-16章。為了解決羅馬教會的問題,保羅首先解釋基督的福音以及羅馬基督徒因福音而得到的救恩(第1-11章)。在描述福音的教義之後,保羅進入了福音的實際的應用部分,即羅馬教會身為已相信耶穌的人,在日常生活,無論在教會或教會之外的生活該如何實踐其信仰(第12-16章)。羅馬書12:1-2是有關羅馬人實際生活的基礎。基本上保羅說:因教會已蒙上帝憐憫接受了在福音中的救恩,所以必須將他們的生命獻上給上帝,即一個行為已改變,並按照上帝的旨意之生活方式的生命。[…]

以基督十字架的鏡頭重整思想 (林前2:1-16)

by

我們的主題是“重整思想”。重整思想也就是說調整思維方式,尤其是基督徒的思維方式。保羅強調他在事工上的思維方式(想法),這種想法通常也可用於基督徒的生活。保羅說:「因為我曾定了主意、在你們中間不知道別的、只知道耶穌基督、並祂釘十字架。」(林前2:2)。對於保羅而言,他的思想只被基督的十字架掌管,及被基督十字架的鏡頭指引。為什麼是基督的十字架?保羅解釋說:十字架的道理對於不信者是愚拙的(林前1:18)。猶太人是要神蹟、希利尼人是崇高智慧(哲學)。但是被釘十字架的基督不是這一切,不是人類所期望的。在猶太人為絆腳石、在希利尼人為愚拙(林前1:23)。對於猶太人來說,十字架是絆腳石,因為十字架上的人是承受了上帝的懲罰(被釘十字架的人是被詛咒的人)(加3:10)。對於希臘人來說,十字架是愚拙的。希臘人的思想一直在尋求成功。對他們而言,耶穌被釘十字架是失敗的標誌,因為耶穌顯然無法逃脫羅馬政府的懲罰,而必須死為犯人(囚犯)[…]

和平之軍 (路2:29-32; 7:18-23; 19:32-38)

by

今天經文的重點是路19:38:「奉主名來的王、是應當稱頌的。在天上有和平、在至高之處有榮光。」這節經文描寫對耶穌的“稱頌”。當祂坐在驢上,沿著耶路撒冷城外的橄欖山下山時,耶穌的門徒對耶穌說了這話。耶穌是誰?門徒大聲讚美祂的意思是什麼呢?[…]

甘心樂意 (出 35:1-36:7)

by

在出35:1-36:7有兩部份,即安息日的安排(35:1-3)和建造會幕的奉獻(35:4-36:7)。今日的經文將關注第二部份。在第二個故事中,摩西已拿著兩塊新法版下來。下一個任務是建造會幕,這是與上帝會面及在其中舉行聚會的會幕。會幕也將作為放置兩塊法版的地方,即放在約櫃裡。為了建造會幕,需要以色列人的支持,把奉獻帶到上帝面前。摩西發給以色列人一道命令(35:4-19),然後以色列人就按照摩西所吩咐去行(35:20-35),他們所做的甚至有餘(36:1-7)。今天的故事有四個教導。[…]

新屬靈的適應 (羅12:1-2; 弗5:8-10)

by

今天的主題是與新屬靈的適應有關的改革。首先,我們將回顧一下改革的歷史。傳統上,十月卅一日的改革日是紀念馬丁·路德貼上了九十五條論網,糾正當時教會(天主教)的教義和做法。作為聖經的學者和講師,路德得出來的結論是:當時教會的某些教義和習俗與成為基督教信仰和生活最高主權(舊約和新約)的真理已不符合。其中最受關注的是出售贖罪劵,即那些想要罪得赦免的人需要支付一些錢來購買贖罪劵。因此,他於1517年10月31日下午在德國威登堡的諸聖堂(Schlosskirche)的門口貼了關於他對當時教會教義的錯誤之評論,讓其觀點可以作為討論的材料。希望其討論的結果將糾正和更新(改革)不正確的教導。但是,路德卻得到負面的回應。不要說得到討論的機會,他反而被要求撤回及收回其觀點。他甚至被解除了牧師的職位,因此他的跟隨者不得已發展自己的崇拜和教堂,直到路德教宗成立直到今天。[…]

工作及感恩 (出23:13-19)

by

出23:13-19是《約書》的一部分(出20:22-23:33)。是最後含有關以色列人與上帝之間關係的規則要點的一部分(有關節期的規定)。在此之後是結束部分,即關於對遵守(執行)《約書》的以色列人之應許的部分(出23:20-33)[…]

對為奴之同胞的守則 (出 21:1-11)

by

關於今天此段經文,出21:1-11的背景可以說兩件:首先,以色列人已在西乃山上遇見上帝要與祂立約,及摩西已登上了西乃山,但以色列人仍在山腳下。其次,耶和華頒布十誡(20:1-17)。十誡是耶和華與以色列之間立約的基本原則。[…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