點閱: 27

為了解放唯物主義,首先必須認識唯物主義是什麼。唯物主義的定義: 首先,Lexico(oxford)將唯物主義解釋為“把物質和肉體的喜樂視為比靈命價值更重要的傾向”。其次,印尼大字典((KBBI V daring)“尋找一切根基的人生觀,包括只建立在物質本質上及排除一切感官的人生。所以,在唯物主義中,物質(肉體)是最重要的事,及人類生活中的一切都以物質(財富)評估。

在西方(哲學)世界唯物主義的植根於希臘文化。哲學家德谟克利特(Democritus)認為這世界上的所有生命形式都是由原子組成的(無法分解的最小元素[作家的舊觀點])。甚至按照他的說法,靈魂也是由原子組成的,人類的知覺是原子運動的結果。後來的哲學家伊壁鳩魯(Epicurus主前270年去世),是希臘哲學中唯物主義中最傑出的人物。但與德谟克利特Democitus不同,伊壁鳩魯的觀點包含了享樂主義(Hedonisme)形式的道德方面。享樂主義本身就意味著“將快樂和物質享受視為生活主要目標的觀點”(印尼大字典KBBI V daring)。在現代,查爾斯達爾文(Charles Darwin)是一個用其進化論發展了唯物主義理解的人物。今天的唯物主義和享樂主義現像出現在一種建議人們用物質標準(唯物主義)來審定事物的文化中,而主要的是“享受人生”,特別是物質和物質經驗(享樂主義)。

如何面對唯物主義和享樂主義的文化之影響呢?一)評估生命不是基於物質(外表)。人除了屬肉也是屬靈的生物,所以不能只以物質為最高標準能滿足的。身為屬靈的生物,人仍然需要屬靈之事的存在(上帝)及創造者。在無知的財主之比喻(路12:16-21),耶穌指責那認為自己的生命能完全依靠屬肉體的事,即他所收藏一切的糧食和財物的財主(路12:20)。

二)操練以兩種方式讓自己解放了唯物主義和享樂主義的束縛:要知足及不貪財。保羅教導說:「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」(提前6:6) 。 “大利”一詞打開了論財富的主題。這意味著知足,而不是財富成為討上帝喜悅的生活關鍵。知足強調“自我知足”(當需要未得到滿足時)及“自我滿足”(當需要確實滿足時)。保羅也說:「只要有衣有食、就當知足。」一般這兩者被稱為主要需要(基本需要)。在目前的情況下,基本必需品包括房子(住宿的地方),交通和溝通工具。

要學習“脫離”金錢,免得我們成為“貪財者”。貪財是萬惡之根(提前6:10)。當我們不成為貪財者時,我們就脫離了許多痛苦(9-10節)。貪財者將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,甚至離了真道。接著那些想要發財的人(9節),這並非說有錢人必定是錯的。致富及想要發財並不是罪。在提前6:6-10的背景下,這警告涉及被唯物主義奴役的富人,即那些“貪財”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