點閱: 14

路15 章包含三個關於失的故事:失羊;失錢;和浪子。“失而歡喜復得”的主題始終出現在三個故事中。雖然如此,浪子的第三個故事卻有其獨特之處。第三個故事獨特,其中之一是因為父親的所作所為超出了當時的文化通常會發生的,以致使聽者感到驚訝。從這個角度,我們能學習有關父親的態度。這功課適用於父親和母親,實際上也適用於所有其他基督徒。

在這個故事中,父親有兩種獨特的態度。) 父親分產業。小兒子的形像是不孝敬父母的孩子之形象。孩子在父親去世前要求分產業的行為就像是咒罵父親快死。父親採取的正常行動(以及這個故事的聽眾所期望的)是責打和管教兒子,讓他覺悟到自己的錯誤。然而,父親並沒有這樣做,相反的,父親將他的份額(父親產業的三分之一)分給小兒子,並提醒大兒子不要生氣及接受他兄弟的行為(第 31 節)。甚至事實上,父親只能分給他的產業(牲畜、莊稼、土地),但只要他們活著,仍能享受他們的成果,也就是說小兒子將無法出售他的產業。然而,父親甚至允許小兒子把他一切所有的、都收拾起來、往遠方去,耗盡了一切所有的。父親的描述是一個心胸寬廣的人,給孩子們“學習”的機會。

) 父親饒恕了兒子,及再次接受他。聖經記載有關小兒子:「他恨不得拿豬所喫的豆莢充飢,也沒有人給他。」(路15:16)。在古代故事的普遍實踐的背景下,這個故事將停在第16節,即小兒子所經歷的困難。不潔淨是因為他要放豬,而因飢餓,甚至想吃豬所喫的豆莢充飢,也沒有人要給他。這是故事的高峰,即一個不孝敬父母的人所要遭受的最大後果。在那時代的文化中,像這樣的故事將停在這裡,給予道德的教導,有關那些不孝敬父母的人之下場(參閱弗 6:2-3)。可是,這個故事顯然在繼續。那父親不但沒有拒絕回家的兒子,他反而做了兩件事:跑去親親吻他(路 15:20)和為兒子慶祝(路 15:22-23)。在那時代的文化中,父母不應該跑,因為會降低他們的權威,但父親對其兒子的關心勝過他在周圍人眼中的權威。

這個故事是關於父親的慷慨(描述天父),不懲罰兒子或因他的行為拒絕他為兒子的身份,父親卻是饒恕了他的兒子及充滿歡樂的再次接受他。饒恕的榜樣是父母甚至是基督徒的兒女孫子的榜樣。正如上帝饒恕我們一樣,我們也要饒恕那些傷害我們的人。我們甚至要像主耶穌那樣無限地饒恕“70 x 7 次”,並如主禱文所說:「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別人的債。」